塑料分类科普 - 认识7个回收标识,安全使用与再生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塑料容器底部刻有带数字(1~7)的三角形标志,你们知道每个编号背后都代表着什么规格的塑料容器吗?下面为你们一一讲解。
0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常见用途: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包装等。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透明度高,可阻挡紫外线,光泽性好。由其制成的透明塑料瓶常被称为“宝特瓶”耐热温度≤65℃,耐冷≥-20℃,仅适合盛装常温或低温液体。
注意事项:如果盛装高温液体或者对其直接加热,则易发生热变形,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使用(超过10个月)可能释放致癌物,建议用完即丢弃,不可重复用作水杯或储物容器。
编号1背后代表的塑料容器-矿泉水瓶
02—HDPE(高密度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的常见用途: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白色药瓶、护肤产品的塑料容器以及目前超市中使用的塑料袋等。
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其熔化温度在120~160℃之间,一般的使用温度应该控制在100℃以内,在一下工业用品中,最高可耐110℃的高温,若标明食品用的塑料袋可用来盛装食品。
注意事项:容器易残留清洁剂,滋生细菌,不建议循环使用,需及时回收。
编号2背后代表的塑料容器-清洁用品
03—PVC(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的常见用途:雨衣、塑料膜以及建材等。
聚氯乙烯是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其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1.4左右,玻璃化温度77~90℃,170℃左右开始分解,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100℃以上或长时间暴晒会分解氯化氢,导致性能下降。
风险:可能残留未聚合的氯乙烯单体或增塑剂,遇高温和油脂易析出致癌物
编号3背后代表的塑料容器-雨衣
04—LDPE(低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的常见用途:保鲜膜、塑料膜等。
低密度聚乙烯又称高压聚乙烯,是一种塑料材料,以乙烯为原料,送入反应器,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以高压压缩进行聚合反应,从反应器出来的物料,经分离器除去未反应的乙烯之后,经熔融挤出造粒,干燥、掺合,它适合热塑性成型加工的各种成型工艺,成型加工性好。低密度聚乙烯的主要用途是作薄膜产品,还用于注塑制品,医疗器具,药品和食品包装材料,吹塑中空成型制品等。
注意事项:这种塑料做的保鲜膜的耐热性差,110℃以上会热熔,可能释放有害物质。因此,微波加热前需移除保鲜膜,避免油脂溶解有害物。
编号4背后代表的塑料容器-保鲜膜
05—PP(聚丙烯)
聚丙烯的常见用途:打包袋、微波炉专用餐盒等。聚丙烯是一种半结晶的热塑性塑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有广泛的应用,是平常常见的高分子材料之一。澳大利亚的钱币也使用聚丙烯制作。微波炉餐盒采用这种材质制成,耐130℃高温,唯一可微波加热的塑料,但透明度低。
注意事项: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的透明度好,但其不耐高温,所以其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若盒盖为06号PS(聚苯乙烯),需分开加热。
编号5背后代表的塑料容器-微波炉专用餐盒
06—PS(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的常见用途: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等。聚苯乙烯是苯乙烯单体经加聚反应制得的产物,最早是由天然树脂香脂中的一种挥发性油得到的。聚苯乙烯对酸、碱、盐、矿物油、有机酸、低级醇等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在丙酮、酯类、芳香烃等有机溶剂中发生软化或溶解。绝缘性好、透明、折光率高、耐水、着色性好,可制成各种色彩鲜艳的塑料制品。熔融时流动性非常好,易于加工,可模塑、挤塑成型。聚苯乙烯可作为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
风险:高温释放化学物,不可盛装强酸(如橙汁)或微波加热。
编号6背后代表的塑料容器-快餐盒
07—PC及其他类
PC及其他类PC的常见用途:水壶、太空杯、奶瓶等。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具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双酚A(BPA)而备受争议。专家指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双酚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入,更谈不上释出。只是,若有小量双酚没有冻专化成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严格按说明书盛装食品用正确的方法存放和消毒避免反复使用已老化或有破损的制品。
建议:避免盛热水、阳光直射或机洗;首次使用用小苏打清洗;破损后立即更换。
认识塑料分类标识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安全,更直接影响着塑料的回收再生价值。通过正确的分类使用和回收,这些塑料可以被送往专业再生造粒工厂,经过破碎、清洗、熔融、造粒等精密工序,变身为高品质的再生塑料颗粒,重新进入生产循环系统。
华劲塑机 作为塑料再生装备的专业制造商,华劲塑机多年来专注于塑料再生造粒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其高效节能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能够将各类回收塑料转化为符合工业标准的再生颗粒。这不仅大幅节约了石油资源,减少白色污染,更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